8件台灣文學文物 首列國家重要古物

分類:政府




8件台灣文學文物 首列國家重要古物

 江昭倫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2月3

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將於2月5日盛大登場,今年書展的台灣出版主題館特別策劃「文學古物與珍品圖書特展」,展出楊逵「模範村」手稿、「台灣的歌謠及名著故事」等8件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的「重要古物」。這也是台灣文學文物首度躋身國家重要古物之列,對台灣文學史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台灣文學館開館10年,目前獲得文資局登錄的「一般古物」有40多件,去年第一次有8件館藏的文學文物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古物」,顯示台灣文學文物開始受到國家重視,象徵意義深遠。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說:『(原音)台灣文學已經有開始有「重要古物」的這件事情,它所象徵的意義是台灣文學不斷在跟台灣社會、讀者、台灣所有一切的歷史產生非常密切的聯繫。』

這8件台灣文學「重要古物」中,有「台灣詩史」之稱的清代台灣文人洪棄生共有「寄鶴齋集」等3部手稿本被列入,其中,「寄鶴齋詩草乙未以前謔蹻集」手稿本已有120年歷史,成文於1886年至1895年,收錄「西洲曲」、「金陵八詠」等35首詩。

成立於1934年的「台灣文藝聯盟」木匾,是台灣新文學運動脫離政治運動附屬階段,被視為台灣日治時期具代表性重要文學團體的歷史見證。台灣文藝聯盟發起人之一張深切的「徒步旅行的名人題字錄」同樣被登錄為「重要古物」。

另外,楊逵的「模範村」手稿全文完整,有5種不同顏色的修改筆跡,是楊逵最愛的3部作品之一,作品具有社會主義人道關懷精神,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代表作品。1933年創刊的「風車(LeM oulin)」詩誌首度將超現實主義引進台灣,共發行3號,目前僅見「風車3」,由於對台灣文學史具有重大研究價值,因此列重要古物。

至於日本人平澤平七編修的「台灣的歌謠及名著故事」(台灣の歌謠上名著物語),則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本集結成書的歌謠紀錄,是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獲登錄「重要古物」可說實至名歸。

 

主持人:台灣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