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小說 明代靖難化武俠
分類:小說
劉兆玄小說 明代靖難化武俠
中央社 – 2014年2月6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6日電)劉兆玄重拾小說之筆推出武俠小說「王道劍」。他今天說,明代靖難之役出現新的歷史線索,成為他新作的骨幹。
上官鼎是劉家三個兄弟的共同筆名,他們從1960年至1968年為了賺零用錢合作寫武俠小說,這三兄弟當年劉兆藜19歲、劉兆玄17歲、劉兆凱14歲,事隔46年後,劉兆玄獨自再以上官鼎的筆名重出江湖,一寫就寫了15個月,完成5冊的「王道劍」。
劉兆玄表示,重新提筆的機緣是2年前一個好友過世,他造訪好友在福建寧德的公司,感受到這家公司在企業理念及策略經營,都有中華文化的王道精神。之後又意外見到寧德幾名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得知明代懸案「靖難之役」的新發展。
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孫朱允炆(建文帝)在叔父朱棣造反篡位後失蹤,傳說死於皇宮大火。2009年寧德因為開路發現一個古墓,墓葬的方位及雕飾都與明皇帝的墓很像,墓主又擁有舍利塔。
劉兆玄在寧德文史工作者帶領下,見到了明代的雲錦袈裟、袈裟上的五爪金龍,這一切事證都指向一個結論-建文帝當時沒死,而是在群俠義助下、削髮為僧出亡東南。
回到台灣後,劉兆玄把這段故事講給朋友聽,大家聽了都覺得故事曲折迷人,一名友人對他說「何不你自己寫一部歷史武俠小說」,才重啟劉兆玄的筆。
「寫作過程很多是臨時就有靈感,沒有停滯下不去的感覺」,劉兆玄說,有時太太叫他吃飯就停筆,吃完繼續寫,如果去旅行就帶著一疊稿紙出門,他習慣用稿紙寫,想到就寫。
對相隔46年再提筆,劉兆玄說,過了46年多少有點長進,對很多人間的事情看法不一樣,在文字表達上必然會展現成熟度。
劉兆玄在小說當中談王道,他認為過去可能是以霸的方式在擴張,但21世紀不需要戰爭,而是以經濟、文化的力量作為後盾,而這就是王道能成為主流思想的時機點。1030206
主持人:劉兆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