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s Who? Pierre Chen!(上)

分類:藝術展覽




Guess Who? Pierre Chen()

【文/林亞偉】

619日,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迎來一場今年泛亞洲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大展「Guess What?」,讓人們一睹全亞洲最豐美的私人藝術收藏。這74件展品,橫跨逾半世紀的創作年代,為亞洲到歐美藝術家的傑作,作品的主人是陳泰銘(Pierre Chen),他是全世界最頂尖的收藏家。亞洲,無人能敵。

美術館外,Marc Quinn的雕塑作品《Myth(Sphinx)》一作矗立在草坪,以英國超模凱特.摩絲(Kate Moss)為創作女體的此作,是日本迄今迎來最大的Marc Quinn戶外作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保坂健二朗,對於此作能來此展示非常興奮,陳泰銘共借展3Marc Quinn雕塑,可見策展人與陳泰銘一樣,鍾愛Marc Quinn這一系列的作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宣傳影片,一位可愛的小男孩,睜大眼睛直瞪著一件鍍上金箔的另一件凱特.摩絲《Miniature Venus》,好像直盯著凱特的私處,宛如發現新玩具般驚奇;但小男孩是詫異於女體神奇的瑜珈動作。這樣的反差,其實也是策展人想傳達給日本觀眾的:東方與西方最傑出的現代到當代藝術品私人收藏,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奇?誘發出對藝術的好奇與喜好。

保坂健二朗這樣說: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希望與陳泰銘合作,不單由於藏品珍貴,也是因為它們「有一種為東西藝術世界建築橋樑的力量,這是日本美術館努力多年的一個目標。」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之後,「Guess What?」大展9月將移師名古屋市美術館,12月於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展出,最後一站為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在20153月於日本古都為此展畫下完美句號。日本四大都市巡迴陳泰銘的收藏展,堪為日本美術界的盛事。參與開幕的日本美術界記者即感嘆,這是日本從來沒有過如此規模的東西方精品私人收藏展!619日開幕當天,同樣是日本現當代藝壇的慶典,嘉賓擠滿東京近代美術館,是這座歷史悠久的東京著名美術館,少有的熱鬧。從三年前開始,日本政府即誠摰邀約陳泰銘,希望通過他的收藏,讓沉寂許久的日本現當代藝術收藏力量,透過這次全面的大展,點燃日本收藏圈對現當代藝術的熱情。

東方與西方,在同一個年代,不同藝術家如何形塑自己的藝術語言?

透過陳泰銘的收藏之橋,哪些藝術傑作讓我們深深震撼?例如,19501960年代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羅斯科(Mark Rothko1955年大尺幅的色域繪畫經典,橘、紅、白構成的一幅《 無題》;李奇登斯坦(Roy Richtenstein1962年的《Head-Yellow and Black》,就是他著名的網點入畫;沃荷(Andy Warhol)也有兩組作品,分別為《賈姬》與《自畫像》;培根(Francis Bacon)的《教宗英諾森六世習作》與《佛洛依德肖像三習作》;再到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Life Painting for a Diploma》,但還沒有結束。還包括李希特(Gerhard Richter)早期黑白肖像系列最最經典的《瑪麗安阿姨》(Aunt Marianne);湯伯利(Cy Twombly)一貫命題為《無題》的抽象畫;東方有常玉最大尺幅,最讓人驚豔的《荷塘白鶴》;廖繼春承繼野獸派的《漁港》。光是19501960年代,陳泰銘的收藏,能讓觀者見證重要藝術家的創作脈絡與相互間的對比、差異,一位收藏家的心路歷程,這些作品,無聲地幫他說話。陳泰銘的收藏,總隨著全球各大美術館的借展而在四處旅行,可以說,陳泰銘的收藏篇章,就是一部會移動的,亞歐美三大洲的現當代藝術史!

這些作品,許多都是國際拍賣行垂涎三尺的神品,一件估價千萬乃至數千萬美元不在話下。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還特別為參觀者設計一款遊戲,每個人限時3分鐘,自己在一間小玩具屋裡挑選5件藏品,馬上計算出作品市場價值,考驗每個人的價格判斷力,讓觀者測試自己的眼力。只能說,隨便挑5件,電腦馬上給出的總值總有數十億日圓!

從東方跨向西方,能得到全球讚譽的東方藏家不多,陳泰銘是其一。而且,他每回出手購藏作品,總是動見觀瞻,連國際拍賣行都要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密切留意他關注的藝術家。因為陳泰銘已經證明,他出手購藏的藝術作品,許多從此邁向市場天價之路。

ARTnews》雜誌每年製作的全球二百大收藏家專輯,陳泰銘已經連續三年躋身其中的TOP 10榜單。在2013年,他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法國LVMH集團董事長阿諾(Bernard Arnault)、買下孟克名作《吶喊》的美國對沖基金富豪布萊克(Leon Black)、美國地產與金融大亨布洛德(Eli Broad)。

出生台灣台南的陳泰銘,在全球的收藏世界裡,不僅僅是華人之光,更是亞洲榮光,位列《ARTnews》全球第四大收藏家,排名在他之後的藏家同樣星光熠熠。包括:涉嫌內線交易,遭美國證管會盯上慘遭重罰18億美元和解金的美國避險基金大亨寇漢(Steve Cohen)名列第五;收藏克林姆名作聞名於世的蘭黛(Ronald Launder)排名第六;希臘船王之子小尼可拉斯(Philips Niarchos)排名第七;佳士得拍賣行老闆皮諾(Francois Pinault)排第八;卡達公主謝赫.瑪雅莎排名第九;沃爾瑪百貨華頓家族的艾莉絲.華頓(Alice Walton)排第十。

這份TOP10名單,其實,是一份品味名單。

這十位全球最頂尖的收藏家,背景迥異,有皇室公主,有豪門家族,有白手起家,每人都是一個傳奇。陳泰銘在電子零組件的被動元件打下自己的企業王國,胼手與兄長創業國巨,購併飛利浦的被動元件部門,一步步茁壯為跨國企業,國巨,成為被動元件的巨人。他的企業領域產品,可說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因為國巨生產的被動元件,是所有電子科技產品的必備,都需要電阻電容。而這個行業,已進入一個極端微利的超級紅海殺戮戰場,每1千件產品才能賣到8元新台幣!國巨惟有不斷地創新前進,才能在全球競逐中生存,而且位列前茅。

今年,陳泰銘又在資本市場讓投資人頻頻鼓掌!繼去年國巨現金減資66億元新台幣,股東每股可領回3元後,今年,國巨減資幅度更達七成,股東每股可領回7元的減資現金。兩年間,國巨積極瘦身讓股本降低,股東領回現金,未來國巨獲利可提升每股盈餘數字,堪為台灣資本市場的巨大進擊。

陳泰銘,他在企業經營領域,成功打造國巨成為被動元件業界的巨人;他在私人收藏領域,則在真正跨入收藏領域的短短三十年時間,成為一位傲視全球的收藏雅士。

如果我們觀察全球前十大收藏家名單,陳泰銘是惟一的科技產業實業家。阿諾與皮諾是全球奢侈品大亨;蘭黛是雅詩蘭黛家族繼承人,小尼可拉斯是希臘船王家族的小船王,艾莉絲是沃爾瑪百貨第二代,謝赫.瑪雅莎是油元王國卡達公主;布萊克與寇漢是股市高手;全心投入慈善的布洛德退休前是地產、金融大亨。九大收藏家,不是出生顯赫,就是在金融、地產、奢侈品行業打下一片江山。陳泰銘則置身另一個環境,他身處「摩爾定律」下年復一年不斷被迫升級的科技業,是一個極端高壓的經營環境,在這樣的壓力滋潤下,誕生了被動元件巨人國巨,卻也於同時間,形塑、焠煉出陳泰銘另一顆人文藝術的美麗果實:藝術收藏。他,是真正的收藏文人。

陳泰銘說:「藝術、音樂對我非常重要,進入藝術世界,是自我放鬆,轉換心情的關鍵。」

一個人的精神形貌,來自於他的文化與素養。一個人的體型,來自於他的自律。181公分高的陳泰銘,這20年來均維持體重70公斤,髮型一貫是最乾淨俐落的平頭,不論是黑框還是銀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時而犀利,時而溫暖。溫暖,是對著藝術品,對著兒女;犀利的目光,是談論產業競爭時不自覺流露的精明霸氣。

一位重要財經周刊主管這樣形容,陳泰銘可說是台灣前三位,形貌保持最好的CEO181公分與70公斤,帶給人neat and lean(乾淨高瘦)之感,管理公司是著名的嚴格,對自己也嚴格。他不屈服於懶惰、懈怠,總能從不同領域尋得樂趣。他說,「科技產業的變動非常快速,所以我每天都在拚搏。藝術與音樂對我非常重要,能為生活帶來平衡。」他舉例,就像打壁球,在揮拍擊球的每一瞬間,腦海裡只想到回擊,就很自然地忘掉生意場上的所有算計。運動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藝術,則是真正形塑陳泰銘高度的關鍵,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沒有藝術,生活肯定是場災難。」陳泰銘這樣形容。

孟子說,居移氣,養移體。孟子感慨「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的齊國王子,因此有著常人難及的氣度與威儀。陳泰銘因為藝術,有著其它大亨難及的氣度智慧。

踏入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見到來自東方與西方的藝術精品,從常玉、趙無極到培根、羅斯科、沃荷、李希特、多依格……,無數在東方西洋藝術史占據重要篇章的歷史書寫者,他們的名作全然展示在世人眼前。陳泰銘的收藏,一貫低調,但常以「國巨基金會」的名義出借重要作品巡迴全球各大美術館,例如2004年於法國居美東方美術館的常玉個展,許多重要作品皆出自其收藏。在2008年於德國德勒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舉行「瑪丹娜遇見毛澤東-台灣國巨基金會藝術收藏精選展」,當時即轟動德國,窺見亞洲藏家的收藏之巨。此外,還包括各國重要美術館的培根個展、李希特回顧展到許多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巡迴個展之際,都需要向陳泰銘出借作品。像是陳泰銘在2006年,在紐約佳士得購藏一件德國藝術家Daniel Richter的《Those who are here again》作品後,這件藝術家認為生涯迄今最棒的作品,直到去年才回到陳泰銘陽明山的宅邸。原來,Daniel Richter的所有個展,都希望展出這件重要的大作,也因此作品一直在外「流浪」展覽達七年,難得回到台灣。

Daniel Richter的這幅巨作只是無數借展的一例。陳泰銘就感嘆,就像有一幅培根買回來到現在,他只能到美術館去看它。其實,這也代表他的收藏,獲得全球各地不同美術館的認可,針對他們的策展而邀展。《典藏投資》20147月號

 

主辦單位:典藏投資
主持人:林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