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s Who? Pierre Chen!(下)

分類:藝術展覽




Guess Who? Pierre Chen()

【文/林亞偉】

陳泰銘如何登頂收藏界的珠穆朗瑪峰?

他是最早收藏華人二十世紀藝術精品的收藏家之一,更是最早跨入西方現當代藝術的亞洲收藏家。他的大學期間,是半工半讀,在大學二年級時存了15千元新台幣,買了人生的第一件藝術品,一件有著中國甲骨文的木雕,那是1976年。而今作品還留在他的辦公室。從學生時期,他就開始愛上藝術,藝術其實是這位理工科系學生,到科技電子業大亨的最大生活樂趣。

從他豐美的收藏成果來看,他目光如炬。陳泰銘開始大量購藏作品,約是在1990年代,當國巨股票上市後,他有了更充沛的財富購藏作品。但在1990年代,其實全亞洲同步進行收藏的藝術愛好者為數眾多,能在今天躋身全球最頂級的收藏家之林,關鍵,就在於他的收藏之路,從華人二十世紀精品,擴充到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名家。

當國巨上市後,隨著跨國組織架構的成形,歷經多次的產業購併茁壯,過程中陳泰銘出國差旅愈來愈頻繁,很自然地,他公餘時間逛遍歐美的美術館,血液裡流徜藝術基因的他,深深被各種藝術語言完全迥異於亞洲的西方藝術家吸引。他開始出手購藏西方現當代之作。

陳泰銘最開始的西方收藏經驗,其實也非常簡單。堅持簡單,就是最大的力量。他就像在台灣、香港拍賣公司買台灣本土、華人二十世紀藝術時的經驗一樣,挑封面作品買。陳泰銘說,拍賣行裡這麼多藝術史專家,他們從這麼多作品裡挑進拍賣圖錄,然後再從中挑一件作為封面,「等於是多少張才有一張封面?」陳泰銘這樣說。

而且,他肯持續不斷的購藏,與他同時期,擁有相同,甚至更多財富實力的買家所在多有,但少有人及他對藝術世界的無限想像,因此能不斷樂此不疲地持續購進。他在各地的寓所,都是自己親自與設計師進行非常深入的溝通,互相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慣與創作理念,才將房子設計好,再搭配最合宜的藝術品。因此,此次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大展的一大重點,就是呈現收藏家從台北、香港到東京寓所,是如何讓藝術品融入居家。

「藝術要生活化,生活也要藝術化。」陳泰銘是真正的貫徹者。

比如說,德國斯圖特(Thomas Struth)的《米蘭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二幀攝影作品,就與中國常玉的《六匹馬》油畫完美搭配,走進陳泰銘的香港寓所客廳,彷彿從中世紀的歐洲拱門跨入異想的東方世界。一個人的品味,從他的人,到他的家,見面,進門,一探就知。陳泰銘的品味,即是如此。

陳泰銘購藏,最重視的就是喜歡。「你要真正的滿心歡喜去買它。」他這樣說。他是先喜歡作品,然後更深入地研究藝術家,細細探究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不同階段的創作轉折,帶給作品什麼樣的能量蛻變。他收進一件件藝術品,其實也等於同步吸收每位藝術家,創作每件作品時的生命經驗體悟。從華人出發,到德國、英國、美國、義大利、法國、比利時、日本,都有陳泰銘收藏的足跡,他,不僅來得早,也收得巧妙。因為,他最開始就挑最好的封面。

在當前培根精品價格突破億美元之際,陳泰銘在2003年開始進入培根的收藏,而且,一出手就連續購藏培根最好的幾幅精品,讓他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培根收藏家之一。全球藝壇公認最為推崇的當代藝術家李希特亦然。就在這短短三年之間,李希特作品價格暴衝,而今已然是全球當代藝壇公認的真正天王。

陳泰銘第一件購藏的李希特作品,就是藝術家早期最為人熟知的經典:《Aunt Marianne》。

陳泰銘憶及,他是在2006年見到《紐約時報》的報導,知道倫敦蘇富比上拍一件重要的李希特《瑪麗安阿姨》作品,他看了圖片之後決定下標,估價150萬至200萬英鎊的此作,他出價190萬英鎊奪得,含佣金成交價為213萬英鎊(約合400萬美元)。「買這件作品之後,我才知道李希特在當代藝壇的重要地位。」陳泰銘這樣說。李希特,這位幾乎是當前中國當代藝術家都向他致敬的當代巨擘,陳泰銘堪為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

買了《瑪麗安阿姨》後,他陸續購藏李希特不同時期的經典,成為李希特的重要藏家。他讀李希特的成長歷史,讀懂他畫作裡的生命謳歌,讀懂他抽象畫裡探究的時間流逝,讀懂納粹時期的時代悲劇帶給人們永難彌補的創傷

2011年至12年,全球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李希特:全景」(Gerhard Richter: Panorama)的全球巡迴回顧展便位列其中。《瑪麗安阿姨》即是從泰德現代美術館到柏林國家藝廊等重量級美術館,館方宣傳的重點作品。《瑪麗安阿姨》為李希特一系列以家庭相片為題材的黑白畫作,畫中嬰兒是1932年於德國德勒斯頓(Dresden)出生不久的李希特,時年14歲的阿姨瑪麗安抱著李希特。李希特微微蹙著眉頭,彷彿有些緊張,就像所有的小嬰兒一樣,隨時都會號啕大哭;瑪麗安抱著姐姐的小Baby,笑得羞怯而開心。陳泰銘談起這件作品,十分感慨,照片拍攝的五年後,李希特的阿姨瑪麗安,就餓死於納粹集中營的「優生學計畫」。青春年少,還不到雙十年華的少女就此離世。

陳泰銘說,李希特還有一件創作於1965年的《魯迪舅舅》(Uncle Rudi (Onkel Rudi))家庭相片畫作。畫面裡,李希特的魯迪舅舅身著納粹軍官制服,英氣逼人。拍下相片不久,魯迪死於戰場,但很快的,魯迪奉獻生命的政權,卻奪走了他自己妹妹瑪麗安的生命。生前的魯迪不知,死後的魯迪若知,該當如何?當陳泰銘以一位親身撫摸過作品,擁有最真切體悟的藏家身分,娓娓道來作品背後的故事,我們不難體會,藝術家會帶給收藏家多大的震動與體悟。

李希特的一件作品《瑪麗安阿姨》,關乎個人,關乎家族,關乎國族,喚起了人們往往不願直面的黑暗記憶,就像他黑白照片系列的油彩,雖是模糊,像是失焦,但卻也是最清晰無誤的。李希特黑白的用色,冷靜是表相,內裡蘊藏著強大的情緒。就像李希特的作品,陳泰銘,他是一位冷靜理性自律嚴謹的創業家,但內心蘊涵著澎派的情緒。他,從《瑪麗安阿姨》後,深刻理解了李希特,從此一頭栽入,蒐羅了李希特各時期的精品。

李希特的出生地德國德勒斯頓,2006年當倫敦蘇富比上拍《瑪麗安阿姨》時,還一度向大眾籌款希望買下此作迎回李希特的家鄉。後來,德勒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儸特(Martin Roth)輾轉得知此重要作品,買家來自亞洲的陳泰銘,即特別情商陳泰銘暫時割愛此作,長期借展德勒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在李希特的德國出生地,以他為榮的德勒斯頓展出。

儸特館長的盛情邀約,陳泰銘只能割愛,自2008年開始,他答應長期借展六年。今年因為從東京、名古屋、廣島到京都四大美術館的大規模巡展,《瑪麗安阿姨》一作來到了日本。之後,還要回到德勒斯頓,履行陳泰銘先前的允諾。

一件李希特的作品,開啟了陳泰銘的多件李希特,這只是他豐美收藏的其中一頁篇章。他不只讀李希特,他讀培根,他讀多伊格,他讀Marc Quinn,他讀卡諾……,他讀了許許多多的藝術家。

因為藝術,陳泰銘的收藏故事告訴了人們,收藏家真正風範的模樣。他就像我們一般人,勤奮工作,努力創業,創造了人生的財富。但他不一樣的,是他沒有錯過藝術這一條道路。藝術,讓陳泰銘覽遍人生沿途的風景,在前行路上,不斷充實他的智慧。他沒有忘記成功大學二年級的夢想,記得藝術帶給他的美好。以此為人生圭臬,總是能在每件打動他的藝術品前駐足傾聽,滋養著他,然後,前進!

透過收藏,透過藝術家窮盡智慧的作品,陳泰銘的人生,因著收藏而豐美。這樣的豐美,其實,是任何財富也難以獲得的。《典藏投資》20147月號

 

主辦單位:典藏投資
主持人:林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