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珍藏 形塑西方神話

分類:藝術文化




  • 2012-01-20 01:18
  • 旺報
  • 【記者吳靖雯/專題報導】

     希臘羅馬神話的故事和英雄一直存在於西方文明世界中,從最現代的好萊塢片、當代藝術到文藝復興時期,千年來這些史詩傳說累積出各種形式的創作,甚至融入日常生活用語裡,要認識西方文化者,第一關通常得先從希臘羅馬神話著手。羅浮宮博物館館長Henri Loyrette認為,傳承自希臘羅馬的神話形塑了所有西方思想,且滲透深入語言範疇;其中一些美麗的故事更提供詩人、雕刻家、畫家和音樂家豐富的創作泉源。

     《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由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旺旺中時集團時藝多媒體共同策畫,共展出100組件西方藝術家以古希臘神話為主題,歷代繪製創作所展現的想像力作品。展品主要來自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圖爾美術館、迪戎美術館、阿哈斯美術館、安格爾美術館、安德烈.迪利芎藝術暨工業博物館、凡爾賽宮7家博物館之珍藏。展件包含古希臘時期的陶器、龐貝古城的濕壁畫,到16至19世紀如如布雪(Francois Boucher)、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卡諾瓦(Antonio Canova)大師的繪畫、雕塑藝術珍品。

     本展分為五大單元主題:

     第一單元:世界源起──從宇宙渾沌到奧林帕斯山

     第二單元:神話風雲榜──奧林帕斯眾神

     第三單元:眾神之愛──難抑的愛慾

     第四單元:英雄史詩──從荷馬到維吉爾

     第五單元:不息的神話與傳說──從古代到現代

     神話就如故事的敘述,屬於語言文字的範疇。儘管如此,畫家和雕塑家也都前仆後繼地致力於這些敘事的形象化,將之以圖像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出自西元前8世紀詩人荷馬之手的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以及埃希奧德的《眾神系譜》,這3部史詩乃組成關於神話的最古老希臘文學原始資料。至於西元前1世紀中葉至西元1世紀初的詩人奧維德(Ovide),則以《變形記》傳承史詩傳統,不過他是透過「以歌頌身體轉化成新形體的變形故事」來重新詮釋。本展中的許多作品,其靈感即汲自奧維德詩歌中豐富多彩的故事。

     《奧林帕斯山》眾神居所

     與天空融和為一的奧林帕斯山是眾神居所、商議之所、熱烈的爭執與歡慶之處。《奧林帕斯山》這幅未被製作的天頂裝飾畫草圖,呈現了大批奧林帕斯山的經典主角,及某些半人半神的人物。如宙斯、希拉、雅典娜、狩獵及月神黛安娜、海神涅普頓、維納斯、麥丘爾及海克力斯等。這幅草圖清楚地標示馮索瓦.勒摩恩對16世紀威尼斯畫派及魯本斯(Rubens)的偏好。作為一位善於運用色彩的大師,勒摩恩使用了明亮、燦爛的顏色,搭配溫暖光亮的色調。

     《黛安娜與鹿》唯妙唯肖

     月神暨狩獵女神黛安娜先後被荷馬和奧維德描述為「穿短衣的女獵人」、「帶著箭筒的女神」。在青銅雕塑《黛安娜與鹿》中,她身穿無袖短袍、露出雙腿,捲起的外衣繞過左肩後,在腰際打結為繫。左腿的動態衝勁使膝上的細緻無袖袍往上翻折,一旁的母鹿奔跳向同一個方向。頭和右手臂充滿活力的反方向動態,唯妙唯肖地呈現戒備中的女獵人形象。這件大理石雕像是16世紀教皇贈予國王亨利二世的禮物。17世紀初此雕像開始被複製成數件青銅作品,其中幾件被安放於楓丹白露宮,後來大理石雕像被送至凡爾賽宮,此為別名《凡爾賽的黛安娜》由來。

     《勝利的愛神》愛是唯一

     對巴洛克畫派有重要影響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在1602年完成《勝利的愛神》,完全改變此主題的傳統表現方式:丘比特看起來不再是天真孩童模樣,而是眼神挑釁的青少年。畫中物件齊聚一堂,象徵愛情凌駕於「權力(皇冠、權杖)」、「知識(書本)」、「力量(護胸甲、桂冠)」、「藝術(魯特琴、小提琴、角規、圓規)」之上。背景隱約可見布滿星星的地球儀,代表此一統御的普遍性。

     《愛神與賽姬》破鏡重圓

     安東尼歐.卡諾瓦《愛神與賽姬》:賽姬為了尋回愛人,歷經種種試煉,打翻了理應帶回給維納斯女神的玻璃瓶,煙霧瀰漫之際陷入昏睡,幸由愛神丘比特的吻所救,終於登上奧林帕斯山。卡諾瓦表現出這對戀人總算得以破鏡重圓、永不分離,沐浴於得來不易的幸福中。在這件大理石雕塑中,二人溫柔相擁,神態若有所思,似乎在玩弄著一隻蝴蝶,而蝴蝶,同時是賽姬個人與靈魂的象徵。

     不過顯而易見地,愛神的身材比一旁的女伴矮小。兩位戀人手臂溫柔纏繞,愛神倚靠在賽姬肩膀上的優柔姿態,就像交會在蝴蝶上的眼神,賦予這組人物一種親密和冥想之感。這種冥想之感,無非意指這則神話對於新柏拉圖哲學的重要性,以及基督教對此神話的重新認識:基督教將此神話中的種種冒險,視同靈魂在世間經歷的重重侷限與苦難,而它必得掙脫這些,才能獲得神聖至福。

     阿波羅愛上了牧羊女

     對於洛可可風格界定功不可沒的馮索瓦.布雪,描繪阿波羅愛上了牧羊女伊賽,偽裝成牧羊人藉機親近她的故事。阿波羅與伊賽的愛情故事來自奧維德的《變形記》;然而這個田園主題自18世紀初以來深受歡迎之因,要歸功於1697年發表的同名歌劇《伊賽》。布雪《阿波羅向牧羊女伊賽揭示他的神性》選擇了此田園主題的最後一幕,正當阿波羅放棄他的牧羊人化身,向伊賽揭示其神性的時刻。光線環繞中,年輕的神祇照亮了構圖中心,所有的元素都向他幅軸匯聚,種種的連續曲線,賦予這幅畫作神奇的韻律:蘆葦與樹叢的植物曲線、裸體小男童的環繞輪舞、以及阿波羅馬車的裝飾性曲線,構成了迷人的螺旋狀律動。畫作四周保留謎樣的陰影,強化了情節的奇幻面貌。前景中的兩位水神在酣睡中驚見阿波羅神的現身,是布雪最美妙的表現之一,年輕女性曲線流轉的身體,與水生植物形成完美的合諧。

     畢馬龍見證時代熱潮

     畢馬龍和嘉拉蝶這項主題在18世紀大受歡迎;1748年後人們再興起對它更高度的興趣,因為該年巴黎歌劇院上演了尚.菲利浦.拉謨(Jean─Philippe Rameau)的作品《畢馬龍》。尚.巴堤斯特.德黑完成的這件油畫草圖,即見證了這股熱潮。畫家選擇的情節似乎重拾芭蕾舞劇第三幕的台詞:開始具有生命的雕像說著:「我看到的是什麼?我身在何處?我這些動作由何而來?」在《畢馬龍目睹他的雕像被賦予生命》這幅畫中,藝術家運用金字塔式的構圖,加上層層疊疊的裝飾元素,從右下方的欄杆部分,直到成群飛躍的裸體小男童和鴿子。這幅畫中濃稠、豐潤且相當鮮明的筆觸,呈微微乳白色的柔和色調,都是德黑許多油畫草圖的特色。

     攻占特洛伊 突擊暴力

     雅典出土的古希臘紅繪高腳酒杯《攻占特洛伊城》,可說是名列古希臘陶藝傑作之林,構圖精緻且企圖心十足,描述多則特洛伊戰爭故事,其中有些人物身分得以藉銘文來辨識。圓形杯底內部呈現被阿基里斯俘虜的女奴布里塞伊絲正在奠酒祭神,將酒倒入阿基里斯的年邁老師菲尼克斯手持的小盆中。透過這兩位人物,以及背景懸掛的阿基里斯的武器,間接提及了這位特洛伊戰爭的英雄。杯內呈現的寧靜景象和杯子表面的暴力場面形成強烈對比,杯外呈現的是希臘攻占特洛伊的最後一夜激烈混戰。一名叫希佩侯的希臘人正攻擊著一名特洛伊人。這個特洛伊人被巧妙地安排在與另一杯面接連的把手下方,另一杯面則強化了最後突擊的血腥暴力。

     戰爭主題 女性美耀眼

     在特洛伊戰爭故事中,戰神馬爾斯(Mars)支持特洛伊人,蜜涅芙(Minerve)(即雅典娜)則聲援希臘人。兩人於是在特洛伊平原對峙交戰,最後蜜涅芙投出石頭把對手絆倒在地。從馬車摔下的馬爾斯惱羞成怒,企圖扭轉不利局勢,似乎請求前來營救的維納斯助他一臂之力。維納斯在小愛神和兩隻白鴿陪伴下,乘著一片白雲降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蜜涅芙大戰馬爾斯》描述的是戰爭主題,女性之美卻凌駕其上:光線全聚焦於兩位美麗女神,蜜涅芙衣服的顏色和維納斯橫臥其上的布料都表現極明亮色調,馬爾斯的紅色衣袍和令人驚訝的綠色護胸甲也同樣引人注目。在此大衛仍受到巴洛克繪畫的影響,尤其是布雪的繪畫。大衛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後成為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為拿破崙創作了許多大型作品如《加冕儀式》、《授旗式》、《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等。

     納堤耶 幸福感閃耀

     佩赫塞是征服葛爾貢女妖的英雄。納堤耶《藉蜜涅芙之助,佩赫塞將梅杜莎的首級轉向菲內和他的同伴們,把他們化成石頭》描寫佩赫塞故事中的一段情節:這位英雄在女神蜜涅芙援助下,將菲內化成石頭,因為菲內在佩赫塞的婚宴上試圖奪走其妻。佩赫塞把他之前和葛爾貢女妖們打仗時砍下的梅杜莎首級轉向菲內,因為梅杜莎具有將與她眼光相交的人變成石頭的法力。這個主題同時頌揚了勇敢、榮譽和責任感等美德,與18世紀初的歷史畫家們崇尚的德行相呼應。在富麗的背景裡,戲劇性的構圖誇張地鋪展。這幅生動、熱鬧的畫作確立了納堤耶的才華,懂得透過學院傳授的藝術語彙來營造格外強烈的節奏。佩赫塞和蜜涅芙鎮靜且自信地占據畫面的中央,畫面前景卻充斥著無比的混亂。畫家出色的描繪吸引了觀眾注意力,減低主題的嚴峻、甚至恐怖;金銀器物、飾有羽毛的頭盔、閃閃發光的鐵甲、毛皮、絲絨,不但表現得生動活潑,還帶有在納堤耶的許多肖像畫中也可見的某種幸福感。

     《瘋狂的羅蘭》著名史詩

     羅傑解救安潔莉卡的故事取自《瘋狂的羅蘭》,這部以查理曼大帝時代為故事背景的著名史詩,是義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在16世紀初完成的傑作。安格爾《羅傑解救安潔莉卡》在此選擇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情節,描述羅傑騎著他半馬半鷹的有翅怪獸,飛越布列塔尼半島上空,赫然發現被鏈鎖在眼淚島岩石上的安潔莉卡,等待海妖來享用。羅傑意欲靠近,解救年輕女子,高舉長矛,一舉刺中妖怪將牠擊斃。橢圓畫布格式完美搭配安潔莉卡性感的胴體曲線和畫中的螺旋渦紋,這些曲線和羅傑的長矛的斜直線正好形成對比。作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一位領導人,安格爾的畫風線條工整、輪廓確切、色彩明晰、構圖嚴謹,對後來許多畫家如竇加、雷諾瓦、甚至畢卡索都有影響。

     參觀資訊

     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

     展 期:2012/1/20~5/14,每日上午

     9:00至下午5:00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大樓一樓

     特展室

     參觀票價:全票280元(新台幣,下同)

     、優惠票250元、敬老票150元

     主辦單位: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國立故宮

     博物院、時藝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