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書畫鑑定家、台北故宮專業審查委員暨顧問傅申昨日在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的專題論壇上,發表研究,重現被歷史遺忘的清初名家陸遠的作品。他建議,想學習書畫鑑定的人,應該學習美術史,從時代風格、個人風格作系統地比較,才能準確判定真偽。
傅申對中國書畫的鑑定和研究,不僅在學術上受重視,在拍賣市場上也是舉足輕重。他表示,想判定書畫的真假就應該學習美術史,從時代風格、個人風格來作系統地比較,了解書畫家從年輕到年老時畫風的演變。
他指出,想學鑑定只看圖錄是不夠的,圖錄的彩色圖片可比喻成婚紗照,容易失真。就像他日前在大學裡遇到一位女學生,學生向他問好,他卻記不起是何人,學生說:「老師您昨天才參加我的婚禮呢!」
他昨日的講題為:從「傳高克恭」的《林巒煙雨圖》,談一位被遺忘的清初名家陸遠。
一般使用「傳」,就表示非此人的真品。高克恭是西域回回族的漢化書畫家,1996年博申在台北故宮研究院藏的高克恭十餘幅立軸畫,認為《雲橫秀嶺》最可靠,其他的以偽作居多。其中一幅《林巒煙雨圖》品質不差,他判斷是清初風格,但當時不知出於何人。1980年他在華府佛利爾美術館工作,發現館藏徐賁名下的《溪山無盡》卷,與故宮院藏陸遠名下同名畫卷實出一手,其實是將陸遠原作偽加徐賁款而成;在擴大研究陸遠的畫跡後,他也確認《林巒煙雨圖》為陸遠所作。
後來他又發現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李成卷、波士頓博物館的永瑢軸和私人藏的王時敏軸,均為陸遠原作,都是被畫商偽改的。透過傅申的研究,彰顯了陸遠的繪畫成就及畫路的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