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小步,明天的一大步

分類:藝術課程




在 2035 年之前,全球富足的目標就能達到。有 4 股力量──突飛猛進的科技、自己動手的創新者、科技慈善家和新興的數十億消費人口──正共謀解決這個人類最偉大的挑戰。 ☆《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好評推薦

【文章提供/大師輕鬆讀】

這世界似乎日益美好。但是短期之內的通膨壓力、油價大漲、戰爭殺戮……等各種壞消息,都讓人心情好不起來,到底世界是愈來愈美好,還是日益沉淪?彼得.戴曼迪斯與史帝芬.寇樂(Peter H. Diamandis and Steven Kotler)可以說是樂觀主義者。隨著他們回頭探索過去世界的進步軌跡,可以發現,以往許多人類的突破,在今日都已進展為現代的富足徵候。

 

1927 年當林白飛行橫越大西洋,贏得 2 萬 5000 美元的獎金時,他大概很難想像,不到 100 年之後的今日,僅僅在台灣一年的飛行旅次就超過 2000 萬人次,全球航空產業年產值以美金兆元計算。今天的一小步,成就了明日的一大步。

 

兩位作者觀察,如果從「富足金字塔」分析目前世界的富足程度,在最底層的有關居所、食物與用水的生物性需求,已經逐步獲得解決。創新者、慈善家,以及愈來愈多的全球消費者,將需求推進到第二層,也就是能源、教育、通訊工具,以及取得資訊。

 

而近年來的科技發展,在能源、網路科技、機器人、數位生產、醫療品質,以及奈米材料與奈米科技上獲致的成果,也讓全球人民不再受限於能源、教育與網路的限制,當然就可以追求以健康、自由為主要構面的「富足」境界,世界大同的烏托邦,似乎就在不遠處。

 

但是,我們仍然必須警醒,人們的富裕生活可能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因為 311 大地震引致的日本核電廠事故就是鮮明的案例,我們甚至無法想像,萬一情況失控,日本會倒退多少個 10 年?鄰近國家是否也會跟著覆滅?

 

科技的突破可能在醞釀一段時間之後徹底改變世界,如果人們不能善用,隨時都有可能殺傷人類文明。例如,核能科技的應用、基因食品的生產,對人類是福是禍尚未有定論,萬一處理不慎,今日的一小步,可能成為失落的一大步。政治與社會領導者,必須戒慎恐懼!

 

本期《大師輕鬆讀》介紹的《富足年代》(Abundance)作者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 Diamandis)與史帝芬.寇樂(Steven Kotler)。戴曼迪斯是 X 大獎基金會(X Prize Foundation)的董事長暨執行長。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專門提供高額獎金鼓勵重大的科技突破,其中最知名的是鼓勵民間企業參與的個人太空載具的競賽,以及徵求以 1 加侖汽油跑滿 100 英里的汽車 X 大獎,兩者獎金都高達 1000 萬美元。他也是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的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同時擔任全球許多知名大企業的顧問。他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

 

寇樂則是知名暢銷作家與獲獎記者。他的文章散見於 60 餘種出版品,包括《連線》、《大眾科學》、《國家地理》、《紐約時報》等知名雜誌。他同時也是「流動基因計畫」(Flow Genome Project)的共同創始人和主持人。

 

【完整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No.438】

 

主持人:大師輕鬆讀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