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 洪凌小時就開了眼界

分類:藝術家




  • 2012-11-11 01:36
  • 中國時報
  • 【江家華/北京報導】

     洪凌學的是西方油畫,表現的卻是中國山水,被林百里形容為:「無疑是中國畫家自古以來追求以筆墨合天地的精神。」這股文人習性的培育,得回溯至他年少時在北京南城的成長時光。

 

     洪凌形容自己的成長環境非常「豐富」。他居住的胡同緊挨著「菜市口」,包括清代執行死刑的地方,周邊百里有賈家胡同、林則徐故居等。洪凌的祖父任職北京故宮圖書館館長,一家子和祖籍廣東的祖父居住在中山會館(當時廣東仕紳所建),這裡曾是孫中山首次赴京的住所,解放之後,成了近百戶各種職業匯集的底層民居。

     洪凌表示,祖父的文人習性對他影響甚鉅,他也受祖父的收藏啟蒙。像是民初《故宮週刊》當中,中國著名水墨畫家范寬、董其昌、王蒙的畫作都讓他大開眼界,《芥子園畫譜》的中國山水畫技法,也提點他不同的作畫方法。他說,「那些思想與底蘊至今仍深埋我心中。」

     對於繪畫,洪凌也有他過人的堅持,十六、七歲的青春年華,遇上文化大革命,得下鄉勞動,期間仍想辦法抽空作畫。八○年代回到北京,即使家裡窮到買不起畫布,就順手將家裡的舊棉被掛上牆開始作畫。他回憶道,「當時那種想要作畫的心情是很真實的,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兩個美國人買了我的畫,掙來的錢是我一、兩年的收入,想來真是激動,這種激動是現在不可能有的。」

     或許如此,洪凌對生活看得豁達,生活也始終保持文人姿態,無論品酒、茗茶、烹飪、作畫,無處不顯出對自然的處處體會。他也經常拿起鍋鏟做菜,不少名人雅士常上門做客、把酒言歡。洪凌說,「一個人要領略生活的韻致,才能當個好的藝術家。」


 


主持人: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