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 投完了,投資文化產業才是最靠譜的!

分類:兩岸




吳曉波: TMT 投完了,投資文化產業才是最靠譜的

2017-08-14 吳曉波 匯湧金資本

頭頭是道文化消費投資論壇

2016年互聯網影視與文化投資受到資本熱捧,這種趨勢是否會在2017年持續?在頭頭是道文化消費投資高峰論壇上,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近兩年中國的資本市場賽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文化產業盈利清晰,用戶感知親切,現在投資文化行業是比較靠譜的。頭頭是道創始合夥人曹國熊亦分享了其文創投資的心得:在文化領域裡,人才是最有價值的資產,才華是最深的護城河,這是一個沒有網絡效應的行業,所以追求獨角獸的投資思維不適合用在文化產業裡。以下內容是吳曉波與曹國熊在這次峰會上的演講實錄,有刪改,enjoy~

吳曉波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是有先見之明,知道今天的LED屏幕會表現很差,所以我就沒有做PPT,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現場,然後今天來的都是文化行業和文化投資的人。大家知道這兩年文化產業的風口有點大,主持人剛才講了,杭州市現在文化產業的GDP超過了22%(2015年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白皮書顯示,2015年杭州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2232.14億元,同比增長20.4%,佔GDP的22.2%,首次突破20%,),2015年的時候,上海的GDP是文化產業第一次超過了金融產業,所以已經變成一個非常大的一個行業。第二文化也成為了很多投資人進入的領域。去年開始要投資籃獅子,下面要做一個思想+的文化投資基金,我是一個做文化的人,我非常警惕資本和資本主義。因為自有商業革命以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左翼幾乎全部在文化產業裡頭的,所有的右翼在資本產業裡頭的。你想一想看在2000年之前,在美國,美國是一個相當資本主義的國家了,美國幾乎所有的電影公司,出版公司,電視台,報社、雜誌社,幾乎都沒有上市的。也就是最近這段時間,突然間發生了那麼多的一個變化,為什麼兩個看上去很對立的左翼和右翼的這樣一個力量,在今天的中國能夠突然間混在一起呢?就像我們今天出現的這樣一個場合。

 

我覺得中國現在確實是一個特別激進的一個商業文明的一個國家,我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對於曹國熊他們這些投資人來講,這兩年的中國的資本市場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賽道的轉變。因為你在經濟學裡面,你把所有的行為分成兩類,一類叫做渠道,一類叫做生產,叫流通資本和實體資本兩種。那麼在互聯網領域裡面,他們把他叫做流量,叫做內容。那麼過去的十多年裡面,其實中國所有的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的概念就是在納斯達克出現的在1998年進入到了中國,他們在中國投的第一批企業就是互聯網公司。 98年以後開始投。互聯網在過去十多年裡面,實際上是改變了中國的流通環境,他首先改變了我們人和信息的關係,後來改變了我們人和商品的關係,再接著改變我們人和服務的關係這兩年改變了我們人和金錢的關係,這就是十多年來互聯網對我們所有的改變。

 

在投資人,在風險投資圈這個都叫做TMT。到今天大家都知道TMT投完了。為什麼投資界很多錢但是投不出去,沒有地方可以投。主要的原因就是賽道發生變化了,整個互聯網的技術意義上的革命性已經結束掉了,所以他具有可投資性的可投機性的範圍已經完全的消失掉了。在所謂的流通意義上的投資機會結束掉了,那就會進入到一個生產領域裡面,進入到一個內容領域裡面。所謂的內容領域裡面值得投資的部分,有些非常值得投資,剛才我們曹傑董事長也講到了,講到了VR,講到了機器人,講到了AI,講到了AR,包括醫療、基因、新材料、新能源,可不可以投,都可以投。智能製造,全部都可以投,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內容領域。但是那些內容領域裡面現在充滿了泡沫。甚至今天你跟我說,VR有沒有未來?我都不知道,至少美國很多人說VR是一個偽需求,所以這一塊裡面是一個泡沫。

 

相對來說文化行業是比較靠譜的,曹國熊他們這些從TMT過來的風險投資人,當他們接觸到我們在座所有的這些朋友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會好很多。因為在過去十多年裡面,所有做投資的人,要錢去借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他們會面臨兩個情況,一個是那個人給你描述的場景是你完全不熟悉的。第二個他給你講的不能是我賺多少錢,而是我有多少用戶,我有1個億的用戶,每天有2個億的UV,2.5億的PV,怎麼賺錢呢?不知道,你問這句話就傻了,我不要你這個錢,你是老錢。所以他們面對那麼人的時候很麻煩,不熟悉。

 

但是他面對文化產業就很好,我們文化產業是非常老實的,因為你很難騙他,因為你是電影公司,曹國熊來找你的時候,我從小看電影的。像我們圖書公司,我非常喜歡看書。所以文化公司很容易溝通,而且文化的人我們會講說,我們的票房是多少,我們的版權收入是多少,我們的出版收入是多少,我們的廣告收入是多少,毛利、盈利全算得出來的。所以在文化產業裡面,相對來講對資本來講,他是一個相對比較務實,而且他們能夠比較熟悉的一個領域。但是跟TMT相比的話,他是沒有那麼多想像力的市場,比較小、比較散,具有強大的非標性的特點。而且他的投資邏輯都很陌生,對所有的投資人來講。因為在過去十多年裡面。無論你投互聯網投TMT裡面,他看一家企業會問一個企業,你在中國創業,你在美國對標企業是什麼,他一定有一個納斯達克情結。但是在中國很難問,吳曉波你說巴九靈對標企業是誰?不知道,是完全本土化的一個創新。所以這個對於文化人來講,我們非常的不習慣,我們開始要跟資本打交道了。但是資本確實他能夠起到很大的一個催化的作用。對資本來講他也非常的不習慣,他會面臨的是一個完全非標的具有本土化特徵的一個標的物。所以我覺得我們今天的文化投資產業的一個論壇,可能對於雙方來講,都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認為為什麼今天在中國,那麼多的資本願意投資文化企業?而且文化企業願意開始接受資本的投資?這個事情可能在十幾年前蠻難想像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我們還是要感謝互聯網。我自己在做文化公司,我做了十多年了,我當年做藍獅子,我現在做巴九靈,我在想我現在在做文化公司,或者我看文化公司,和當年做藍獅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經常在開會的時候在我的嘴巴里會出現一些互聯網的名詞,比如說用戶畫像,誰是你用戶畫像。原來我寫一個《大敗局》、寫《激盪三十年》,不會講用戶經理。然後我們會講產品經理,會講大數據,這些都是互聯網TMT領域裡面的這些名詞,對於我們今天這些做文化的人來講,傳統文化人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那麼這些幫助,在背後是對文化企業,在這個意義上就沒有什麼傳統的西洋的概念了,哪怕是寫書的,做音頻的做視頻的做發行的,無論你做任何的行業,你用互聯網的這些名詞去衡量他,如果做一個匹對的話,就可能出現新的公司,這些公司對他們投資人來講,對TMT來講,就是能夠看得懂的標的物。這是一個剛剛開始的變化。

 

我覺得我們頭頭是道的年會每年都會開下去,因為涉及到一個文化公司的發現,涉及到頭部管理,涉及到公司整個風險投資企業內部的協同能力和協同效應的一個機關都會開。我們今天剛剛走到一起,資本和文化走到了一起,所以曹國熊去年找我的時候有一句話滿打動我的,我們要做一家不一樣的公司,這個公司就不再是一個非常堅硬的東西,大家知道資本是非常堅硬非常量化的一個東西,可能是你需要有溫度,你需要有一種寬容度,你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然後你可能還需要有態度。剛才曹國熊演講的時候最後講到了價值觀,TMT投資的時候是不會講這個話的,因為那個是沒有價值觀的。只有在文化公司你可能會談到價值觀。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會大家走到一起走到更遠。今天在中國確實是非常好的文化創業和文化投資的時代,這個投資的風口期,我並不認為會永遠的存在。我認為可能是比TMT更為窄小更為短的投資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抓住機會來一起走得更遠,一起把產業做得更大,謝謝大家。

曹國熊演講實錄

從去年年初開始,因為看好垂直領域自媒體的機會,我與吳曉波、陳寶芳一起搞了個獅享家基金,用自有資金投了一些自媒體公號,形成一個矩陣,大概覆蓋2000萬細分人群,有些發展不錯。

 

春江水暖鴨先知,下水才有切身感受。試水自媒體後,我感覺水溫舒服,於是毫不猶豫加碼,決定向泛文化領域縱深。去年底,我發起成立了杭州頭頭是道與紹興普華蘭亭文化基金。

 

把文化投資管理公司統稱為頭頭是道,名字緣自《續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所說“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意思是悟道後言語舉止都暗合禪意。

我們這個基金有3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錢多”,現在我們有2只平行基金加3個專項基金,總共30億人民幣的盤子,感謝lp的信任,起點不算低。我們團隊對自己也挺有信心,自己出資了不低的比例。

第二個特點是“人傻”。我們喜歡傻傻的、能堅持的、執著的人做美好的事。

第三個特點是“地廣”。我們的投資領域包括:傳媒、影視、娛樂、體育、教育、旅遊、消費升級等等,領域真的很廣,我們每個董事負責一個方向。

 

今天我不想說什麼資本寒冬,因為並沒有什麼寒冬,基金手裡有很多資金,只是投不出去而已。我也不想談什麼產業泡沫,凡是充分競爭的市場,泡沫不可怕,市場會調節。

今天我想展開說這四個觀點:

文化投資不要去追逐獨角獸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叫《我為什麼不做投資了》,文章裡提到不做投資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獨角獸少了,投出獨角獸和明星公司幾乎是每一個投資人的終極追求。那到底啥是獨角獸呢?一個簡單的標準是達到10億美金的市值,這樣的公司有多少呢?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一共有79家國內公司達到了10億美金估值。

但文化產業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它的賽道足夠長且寬,機會總是在的。文化娛樂行業的創業者本質上是在提供一種精神產品或者服務,他們不是在做連接,而是在進行生產和創造,所以這個行業的邏輯不是壟斷,恰恰相反,它的邏輯是反壟斷的,當你走上神壇的時候,可能就是你將要被新的王取代的時候。一代新人換舊人是這個行業永恆的規律,無論你是傑克遜還是麥當娜。

文化投資要溫暖柔軟

投資圈流傳的一句話是:“沒有焦慮症的投資人不是好的體力勞動者”。做投資拼的是體力,拼的是強大的心理承受力。但文化產業是很軟的產業,它拼的是優質的持續的內容產生能力,以及創新的運營方式。在這個賽道上,很多時候是沒有硬指標,甚至也沒有對標,投資人看得是團隊對創作的熱愛,IP的生髮和儲存能力。

在這個賽道上,資本能不能軟下來,能不能有耐心,能不能憑藉直覺和經驗的結合去發掘項目是至關重要的。你的賽道轉換了,投資邏輯也要相應做出改變。我們無法靠數據預測一個作品未來會不會成功,因為不同人群的審美是不同的,投資人不喜歡的作品,可能是觀眾喜歡的,它可能是非常賺錢的一個作品。

以產業深度為基礎做文化投資

我希望頭頭是道是一家“會投資的文化公司”,而不僅僅是個投資文化類項目的投資公司。要做好文化投資,必須採取產業與資本雙輪驅動的策略。換句話說,在這個領域你單單提供錢是遠遠不夠的,你自己必須參與到項目的運作當中去,深耕文化產業,以正反饋的形式協同發展。正因為如此,我們團隊多數董事都是從產業裡出來的,有媒體的、影視的、出版的、零售的,他們都實打實的寫過字,做過運營,在產業裡從一線做起,他們真正懂得如何運營一個項目,一眼就能看得出項目最核心的東西。這就是產業經驗,是靠一萬小時的累積獲得的。我們也陸續會孵化一些自己的產業公司。

投‘頭’方是道

有人可能覺得文化類項目缺少護城河,你不就是做了個自媒體嗎,你不就是拍了個網劇嗎,我找幾個人融點資也可以做啊。這種想法是非常不靠譜的,文化項目的護城河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創始團隊自身的才華就是文化產業中最核心的競爭力,也能形成公司的獨特性,而獨特性就是項目的壁壘。同樣都是唱歌的,不同的人唱出來的,受歡迎程度就是不一樣。所以,我們投的其實就是那個“頭”,也就是團隊本身的才華,它比有形的資產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