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3世代 「畫」說台灣浮動

分類:藝術創作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80319)

▲郭振昌的繪畫《浮動》,用拍氣球顯示現在台灣年輕人對於政治,推不高、也丟不遠的處境。

如果要用一個詞彙形容對台灣社會現況的感受,你的腦海會浮現什麼話?策展人王嘉驥的回答是:「浮動」。「自千禧年以來,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與人心,都處於浮動的狀態。」王嘉驥也從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當中,發現這樣的特質。

於是,王嘉驥以「浮動」為策展主題,邀請九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參展。

參與「浮動」展的九位藝術家,年紀最長的是六十歲的郭振昌,年紀最輕的則是廿七歲的邱建仁,年齡層橫跨了老中青三個世代。雖然都是「浮動」,但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創作語法及所關心事物明顯不同。
 
人被氣球牽制 隱寓政治

 王嘉驥說,經歷過一九八七年政治解嚴階段的藝術家,如郭振昌、蘇旺伸、高重黎等人,「他們的藝術養成、意識型態和看待社會的方式,很早就已定型,在創作上多半是採取直接的語法回應社會。」


▲洪東祿的數位影像作品《humanoid》,反映年輕人藉藥物逃避現實或乾脆躲在數位虛擬空間之中。(鳳甲美術館提供)  

在郭振昌的繪畫《浮動》中,幾位體態健美的年輕人,像打排球一樣的圍繞著三顆色彩鮮麗的氣球拍打。「氣球內部灌了空氣,雖然體積大,卻很虛幻,推不高、也丟不遠。人們被氣球牽制住。」郭振昌以此比喻台灣年輕人面對政治現況的處境。

 而高重黎的影像裝置《明箱電影院之路漫漫》,是兩片同時播放的八厘米影片,一部是十二年前拍攝的家庭紀事,另一部則是兩年前高重黎的父親在總統府前打太極。「事隔幾年,可以透過這些家庭影像日誌,看到社會的改變。」

 漂泊郎君 反映逃避現實

 參展的一九六○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家,如黃致陽、郭維國、洪東祿的作品,展現的是一種隱諱、表現內心的傾向。「這一代藝術家多以內心的反芻為立足點,反映他們在面對社會的精神或存在狀態。」


漂泊郎君的慾想天空

 像郭維國的自畫像《漂泊郎君的慾想天空》,表現中年藝術家面對無法逃脫的現實,便扮裝「自我放逐」。洪東祿的數位燈箱作品《humanoid》,則反映現代人藉藥物逃避現實,隱匿在數位虛擬空間,試圖讓精神超脫肉體與現實。

 而更年輕一代藝術家面對政治和社會的瞬息萬變,則是冷漠以對,採取迴避。


1750東向坡Ⅱ

 像是廖堉安創作中的「鴨人」圖像,以動漫式的角色扮演,表現自己對現實不滿,就算不滿也僅是隱忍。張耿華互動式的動力機械作品《1750東向坡Ⅱ》,觀眾站在作品前,像變形金剛造型的金屬機械會不斷閃躲觀眾。「外表看似張牙舞爪,內在其實是害羞、畏懼,所以對外界閃躲。」

◎浮動-鳳甲美術館2008開幕特展


洪東祿 作品名:disclosure-1-尺寸:140×180×20cm
媒材:3D photo、3D grid、Light box
年代:2007


黃致陽-作品名:ZOOM 秘視 No_1
尺寸:280×47cm
媒材:綜合媒材
年代:2008


洪東祿 作品名:disclosure-4
尺寸:140×180×20cm
媒材:3D photo、3D grid、Light box
年代:2007


邱建仁-作品名:雨化—雨和眼淚
尺寸 227.0×162.0cm
媒材:油彩、畫布
年代 2008


老中青3世代 「畫」說台灣浮動
洪東祿的數位影像作品《humanoid》

主持人:鳳甲美術館、王嘉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