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節 4鋼琴家 挑戰浪漫極限

分類:音樂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明年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一四○歲冥誕,也是他逝世七十周年紀念。鋼琴家、實踐大學音樂系教授顏華容特別策畫「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節」,邀請國內外的好手來台,演出拉赫曼尼諾夫所有的鋼琴獨奏曲、小品及雙鋼琴曲,解開這位浪漫派大師的憂鬱之謎。

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旋律優美,卻是鋼琴家的惡夢,不但技巧困難,力度的要求吃重,情感表現更是拿捏不易,是公認重量級曲目。音樂節將由四位鋼琴家挑大樑,包括顏華容,以及俄國鋼琴家、莫斯科音樂院助理教授葛拉瓦茨(Sergei Glavatskih),還有布梭尼大賽冠軍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 Piano Recital),以及旅美鋼琴家、波哥雷黎奇大賽冠軍陳毓襄。

顏華容曾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讀書,師承鋼琴家馬里寧、瑙莫夫,以優異成績取得鋼琴演奏博士,成為莫斯科音樂院首位獲得這個學位的台灣人。她這次主辦音樂節,除了發揚俄式音樂的澎拜美感,也展現了積極的使命感。

顏華容表示,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化簡為繁」,他受到古老聖歌的影響,旋律都由很小的音程組成,但卻能鋪陳出無限想像力。「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集合困難技巧、豐富音色及好聽旋律,有傳統,又有現代感,沒有人會覺得他音樂不好聽。對鋼琴家而言,這些充滿表現力的作品,是挑戰,也是考驗自己能力的最佳試煉。」

顏華容說,當年和拉赫曼尼諾夫同輩的作曲家都在往前尋找屬於現代的新聲音,他卻堅持留在原地,盡他所能為浪漫主義時代作總結,但他一直在吸取新的聲音,而且學得很快,呈現出來的作品,反而更能獲得人們的共鳴。

拉赫曼尼諾夫生於一八七三年四月一日,父母皆為業餘鋼琴家,他四歲就學鋼琴,十九歲時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開始勤於作曲,並擔任波修瓦劇院的指揮。一九○六年他舉家搬到義大利,接受歐洲各國邀約演出,以指揮家之名享譽樂壇,一九○九年載譽歸國,擔任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指揮。

一九一八年因為俄國局勢動盪,拉赫曼尼諾夫移居美國,此時他已四十五歲。為謀生計,他以鋼琴家身分到處演奏,驚人的技巧及豐沛音響,讓他成為超級巨星,名利雙收,最後更搬進眾星雲集的比佛利山莊,直到一九四三年過世為止,都未曾再回故鄉俄國,死前歸化美國籍。

「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節」從明年四月啟動,由顏華容率先登場,演出「末日」主題相關的兩首鋼琴奏鳴曲,以及顏華容改編的《死之舞》交響詩鋼琴版。葛拉瓦茨將演出兩大套《音畫練習曲》;齊柏絲坦將演出《樂興之時》及《柯瑞里變奏曲》;陳毓襄演出《廿四首前奏曲》及《蕭邦主題變奏曲》。五場都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

 
 

 


主持人:拉赫曼尼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