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代台灣 望春風 雨夜花 美好記憶

分類:音樂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2/12/30   編輯部 報導

鄧雨賢: 望春風

范宗沛老歌新編望春風復古又現代

2012-12-30 01:11 中國時報 【邱祖胤/專訪】

 〈望春風〉、〈雨夜花〉的作曲者鄧雨賢,用美妙的旋律為三○年代台灣創造許多美好記憶,曾為《孽子》、《浪淘沙》等連續劇配樂、多次獲得金鐘及金馬獎的音樂人范宗沛,受邀重新改編鄧雨賢的十二首歌曲,推出《望,不忘春風》專輯,為老歌平添新意。

 范宗沛表示:「那個年代的台灣被豐富的音樂元素包圍,歌仔戲、日本演歌,加上美國狐步,混搭之後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的養分,要為這些音樂重新編曲,不能寫得太老,也不能寫得太新。」

 范宗沛保留樂迷熟悉的旋律,卻在背景音樂及和弦發揮創意。〈望春風〉、〈春宵吟〉以小提琴吟唱,刻意延長音響共鳴,產生一種從遠處傳來歌聲的錯覺,搭配手風琴及低音大提琴輕快明亮的伴奏,既復古又現代。

 〈雨夜花〉借用德布西名作《阿拉貝斯克》,以鋼琴帶出浪漫愁緒,再由大提琴唱出曲中的愛情故事;〈四季紅〉則加入德弗札克《幽默曲》的元素,凸顯熱戀中男女互相捉弄的生動氣氛。

 提到那個混搭而開放的年代,范宗沛表示自己音樂之路也是充滿混搭。他雖然從小就學大提琴,但念藝專時和國樂組的同學住同一宿舍,知道怎樣用傳統樂器營造出澎湃熱血的氣氛;之後因為認識黃韻玲,大量接觸流行音樂,並為蔡琴、潘越雲等歌手伴奏。

 不過真正對電影配樂開竅,是在專三時一連看了七遍《似曾相識》,每次只要音樂一出來就感動得痛哭流涕,因為音樂實在太美,他硬是把電影主題曲用抄譜的方式寫下。

 范宗沛說:「我學了十多年大提琴,卻到高一才懂得看低音譜記號,和聲和樂理成績都超爛,十六歲才發現自己不會成為演奏家,因為手太小,但我腦中有好多旋律跟故事,有一股衝動想把它寫下來,編織起來」。

 范宗沛表示,他的音樂跟成長有很密切的關係,每一段都給他不一樣的養分及靈光。《望,不忘春風》專輯,讓他有機會跟半世紀前的音樂人對話,重溫那個跳舞年代,也喚起自己的音樂記憶,他希望樂迷在欣賞這些音樂時,不只能找到阿公阿嬤年輕時代的悸動,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畫面。

 



主持人:鄧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