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潞【粉紅微笑之後:閱讀‧李山】

分類:藝術家




高名潞【粉紅微笑之後:閱讀‧李山】

 

‧當代藝術新聞 2012/12/21

高名潞說,我和李山從80年代就相識到今,對他的藝術也自然是非常熟悉,過去李山的生物藝術比較多機會是參加群展,稱不上很完整的呈現,這次台北當代館的個展;算是李山個人非常難得的首度個展。

【文/鄭乃銘】

(當代藝術新聞/提供)

 

李山與高名潞的搭配,是個絕配。

 

 這兩個人話都不多,但卻總是本本分分做著自己的事、很認真看待藝術。因此,當這兩個人與台北當代藝術館長石瑞仁;這位勇於呈現新念但卻做事踏實的館長共同合作呈現李山首度最大規模的個展時,所激撞出的火花就格外令人讚嘆。

 

 高名潞說,我和李山從80年代就相識到今,對他的藝術也自然是非常熟悉,過去李山的生物藝術比較多機會是參加群展,稱不上很完整的呈現,這次台北當代館的個展;算是李山個人非常難得的首度個展。生物藝術,應該是一項比較新的藝術表現,它所涉及的不單單只是創作本身的問題,更多的是文化與倫理的社會議題,也是生物與神祕學兩個巨大領域的對話。李山在這方面已經投入1、20年,在藝術界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由於,高名潞與李山、台北當代館三方在討論這次的台北首展時,就定調在李山〈閱讀〉系列主軸上,這對台灣熟悉李山〈胭脂〉系列架上作品的藝術愛好者來說,展覽如何把李山尚未如此大規模展現的生物藝術;梳理成為一個完整脈絡又不會操作成為是一項科技生物展,確實就相當考驗著三方在展場呈現上的表情書寫。

 

高名潞就坦承說,之前雖然就曾經來台北當代館欣賞過展覽,對於展間的格式也印象深刻。但是,以這次的展覽來說,因為李山在生物藝術創作方面,有很多的手稿、許多的方案,都是涉及到極為尖端基因工程⋯等等專業內容,我們一方面要忠實去呈現李山在這方面創作過程,所累積出的眾多文獻,但又要讓文獻不只是一種文獻,它更是藝術家創作最佳的演繹過程,這些資料與最後的總結性作品完成,都可以視為一種歷史的研究。所以,如何來界定這樣的藝術表現及這項展覽的本身,就是我們這次展覽所欲帶給大家的重要訊息。

 

 當代館在這次還是發揮空間的極大化功能。因為展間是一間間獨立,但又需要顧及到每個展間都能夠串聯出李山的作品脈絡,所以在每個空間的「收與放」布置上,也讓視覺有著不同的驚嘆。所謂收與放,也就是有些展間只有很安靜陳列一件作品,燈光情緒更是降到最低點,為的就是要凸顯作品本身所散發出來的時空意義。

 

至於所謂放,則是有的展間陳列李山很多作品,空間是滿的、視覺是忙碌的、心裡則是踏實的。李山更是在11月15日就率先與兩位助理抵達台北,針對當代館現場兩處大牆面直接進行繪製。最特殊是一層往二層展場的樓梯牆面,李山的助理裸身出任模特兒,讓李山即席把人體繪製到牆面;將蜻蜓人的進化透過觀眾行進階梯過程具體感受到,而整個繪製的工作都被記錄並在現場播放。

 

 高名潞也提到,在踏入展場的大片展牆上,當代館就製作出一個狀似生物基因的演變圖表,每個枝節所衍生出來的紀錄,其實也就是李山這些年從事生物藝術的每個階段,觀眾先看這個展牆圖表,就等於先認識了李山在〈閱讀〉系列的創作軌跡。因為,李山在整體生物藝術創作過程中,根據他自己表示,真正完成只有兩件作品,也就是〈南瓜計畫〉、〈隨機表達的可能性〉。

 

所以,展覽在呈現的方向上,就極度完整將李山已經具體完結的創作及文稿性的內容,深度擷取李山對於生物藝術基因轉變的概念,讓這些材料都像基因在演變成為實體生命或者中間過程會突變的模樣,具體地讓觀眾能夠體會到李山對於生物藝術的研究與實驗。這個展覽所展現的特質,更多的是一位藝術家對於自己所執念的創作;竟然能產生如此巨大的爆破力。展覽在立基於科學的嚴肅概念底下,卻處處散發出藝術家對於玄學與科學的生命思考,就好比高名潞所說,在藝術家的豐富想像力之下,這個展覽具備渾然一體,但各有獨立思考的風格。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12月號】

 

主持人:高名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