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 銀行支持“一帶一路”超4800億美元 投資不受外匯限制

分類:兩岸




趨勢 | 銀行支持“一帶一路”超4800億美元 投資不受外匯限制

2017-05-13 第一財經 第一海外金融

截至去年底,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 2016年中國在相關國家新籤的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達1260億美元,對相關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這些項目的承接和實施都離不開銀行的資金支持。 ”5月1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


當日,銀行業協會攜兩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兩家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務院新聞辦就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舉措成效舉行發布會。


根據會上介紹的情況,統計發現,“4+1”家中資銀行為“一帶一路”項目共提供貸款或授信等超4800億美元。其中,國開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600億美元,進出口銀行簽約金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工行承貸金額674億美元,中行提供的授信支持是680億美元。此外,潘光偉還介紹稱,建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儲備了180多個“走出去”重大項目,信貸規模900億美元。


此外,一些股份制銀行也在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如中信銀行儲備“一帶一路”項目超過300個。


“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不受外匯限制


當前資本外流壓力雖有所緩解,但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存,支持實體經濟“走出去”和資金外流壓力如何平衡,是銀行支持“一帶一路”企業“走出去”必鬚麵對的話題。


此前工行董事長易會滿撰文指出,少數企業出現了與自身規模不匹配、與經營主業無關的“走出去”,在境外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等領域出現了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不僅對國內外匯儲備形成了一定壓力,也產生了一些資金脫實入虛的不利影響。他認為,如何平衡是銀行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最近出台的相關監管政策,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機性的境外投資,比如說炒房地產或者風險度較大的併購或海外投資,但是監管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並沒有限制,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目前銀行業在限制資本外流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了平衡。”潘光偉指出。


進出口銀行和工行相關負責人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兩家銀行“一帶一路”在外匯使用方面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也沒有因為外匯管理影響銀行對外放款。


積極性有待提高,防範三大風險


潘光偉認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主體呈現出“三多三少”的現象:一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參與較多,但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包括開發性金融機構參與較少;二是政策性銀行向縱深發展,但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有待提高;三是傳統金融產品比較豐富,但創新型的金融產品比較少。


記者了解到,目前匯豐中國便發力“一帶一路”,由於網點遍布“一帶一路”沿線,同時對當地法律環境、風土人情更了解,獲得了大量央企包括地方國企的青睞。另據了解,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已有20個國家的54家商業銀行在華設立了6家子行、1家財務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處。


收購“一帶一路”相關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許是切入當地市場的一條“短平快”渠道。中信銀行由於看好中哈兩國“一帶一路”和“光明之路”的戰略歷史機遇,2016年11月初,簽署收購該國Altyn銀行股權備忘錄,以此加強海外佈局。此外,該行還設立了“一帶一路”基金,支持沿線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中資銀行也擴大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戰略佈局。此次發布會透露的數據顯示,當前國內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處。


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提防風險。易會滿指出,與國內宏觀經濟長期向好、政策監管穩定持續等發展環境相比,“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均有所不同。比如非洲多是政府主導型國家,但法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社會穩定性也有所欠缺;中東歐國家市場化程度高,但政府調動社會資源能力有限,項目協調溝通成本很高。


潘光偉也指出,中國銀行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上面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一是信用風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項目期限較長,資金需求量大,有的項目經濟效益不明顯,傳統的商業保險和商業貸款期限較短,在5到10年之間,存在一定的期限錯配的問題。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不盡一致,有的國家履約還款的能力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二是市場風險。近年來各種央行的貨幣政策,溢出效應比較明顯,國際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市場波動比較大,對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挑戰。三是合規風險。中國銀行業“走出去”,要遵守國際監管規則和當地的監管法規,特別是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政策。


走得好還要走得省


隨著“一帶一路”不斷深入,企業“走出去”形式也不斷豐富。這些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走出去”離不開銀行各類融資服務的支持。


走得好,還要走得省。 2016年8月,中資企業廣墾橡膠集團與泰國泰華樹膠公司戰略合作簽約,以出資收購股權的方式實現對泰華樹膠公司的控股經營,股權投資總額達18億元人民幣。作為泰國目前機構數量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的中資銀行,工行海外子行工銀泰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直接用人民幣換泰銖,換一次就可以了,(對)母公司來說就不用購匯了,這樣一來不但方便多了,而且還沒有換匯風險,而如果先用人民幣換美元,再用美元換泰銖,兩次兌換就有7到8個點的匯率差。”泰華樹膠(大眾)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林勝榮指出。


工銀泰國利用央行指定的曼谷人民幣清算行地位,為廣墾橡膠集團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跨境人民幣匯款通道,其中7億元人民幣資金通過工銀泰國以人民幣的形式直接進行清算,給廣墾橡膠集團海外收購和國際戰略帶來很大的便利。


除了省錢,面對一些融資金額大、貸款期限長且融資時間緊迫的項目,國內商業銀行也積極發揮牽頭行作用,助力企業海外項目競標成功落地。


老撾南歐江梯級電站項目是中資企業首次在海外獲得整條河流流域開發權的項目,於2016年9月東盟峰會和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由中老兩國總理見證了協議草簽。


建行作為牽頭行,從接到客戶方(中國電建)項目融資招標通知,到貸款協議最後成功簽署,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建行總行會同北京市分行、胡志明市分行組成專項工作小組。


5個工作日提交了客戶滿意的投標材料,並作為唯一一家商業銀行入圍銀團;2個月內完成項目評估和信貸業務審批;數十次召開會議與銀團、客戶、律師、中信保討論推進,對貸款協議等14個法律文本逐一進行溝通。最終,確保融資按照預定時間順利進行。 2016年底,13億美元銀團貸款協議及相關法律文件的簽署工作順利完成。


“商業銀行不能再簡單定位於資金提供者,而要不斷豐富產品組合,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採取更加主動的服務姿態。”易會滿指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