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銘山說封建時期早期的收藏目標是「隨葬」,也就是「一人享用」,當今有許多珍品出自商周、春秋、秦漢的墓穴,像是目前在台北故宮展出的「武丁與婦好」特展。他笑稱,幸好這些物品當時有隨葬,在墓穴中保存數千年後,後代才有幸可以親睹。
到了封建中期收藏則成為「皇家私藏」,套包銘山的話如同「全家享用」。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近代,收藏之目標是子孫永寶、集團擁有,一種形式的炫耀。他指出諸如美國、法國、英國無不建立國家博物館,把其他民族或前人的東西奪來,用國家擁有的樣貌展示。現代收藏的終極目標,在他眼裡是回饋社會,具有「共用」的思維,例如全球博物館接受來自全球的捐贈,這時收藏家抱持的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