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張大千 包銘山、林百里拍場廝殺

分類:藝術文化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2/10/24   編輯部 報導

  • 2012-10-24 01:24
  • 旺報
  • 【記者林采韻/台北報導】

 

 大陸收藏家包銘山(記者陳思豪攝)

 大陸收藏家包銘山(記者陳思豪攝)

     若說拍賣場如同收藏家的戰場,大陸收藏家包銘山(見右圖,記者陳思豪攝)在兩岸最著名的一役,便是2010年為奪張大千的作品《愛痕湖》與台灣收藏家林百里在中國嘉德的拍場上,進行廝殺,最後以1億80萬人民幣入袋。這位讓林百里與《愛痕湖》擦身而過的收藏家,昨日在世界收藏大會上以「收藏之終極目的」進行主題演講。

 

     包銘山說封建時期早期的收藏目標是「隨葬」,也就是「一人享用」,當今有許多珍品出自商周、春秋、秦漢的墓穴,像是目前在台北故宮展出的「武丁與婦好」特展。他笑稱,幸好這些物品當時有隨葬,在墓穴中保存數千年後,後代才有幸可以親睹。

     到了封建中期收藏則成為「皇家私藏」,套包銘山的話如同「全家享用」。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近代,收藏之目標是子孫永寶、集團擁有,一種形式的炫耀。他指出諸如美國、法國、英國無不建立國家博物館,把其他民族或前人的東西奪來,用國家擁有的樣貌展示。現代收藏的終極目標,在他眼裡是回饋社會,具有「共用」的思維,例如全球博物館接受來自全球的捐贈,這時收藏家抱持的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態度 。

 


主持人:包銘山